logo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伏羲文化与道德理念形成传承关系的研究</div><div style='font-size: 16px!important;line-height: 28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课题主持人:雷铁梁 课题组成员:倪莉 毕墨</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周口日报&nbsp&nbsp2025-03-12</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03/12/baea3d56928a42dcb7508762194bb5e7/3.jpg' alt='' class='page-img'/></div><p>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积淀孕育了周口的文化形态。周口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体现在丰富的历史遗迹上,更在于它所传承的独特“源文化”。“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不仅是民众心目中的祭祖圣地,更是承载伏羲文化的主要载体。这里所展示的龙文化、易文化、天文历法文化、姓氏文化、婚嫁文化、礼乐文化等,不仅是伏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构成中国道德理念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p><p> 伏羲文化的核心观念及道德元素</p><p> 伏羲始创的八卦倡导平衡与协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易”的阴阳学说揭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普遍规律,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支撑。</p><p> 同时,伏羲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伦理、和谐共处的社会伦理,以及血脉延续的家庭伦理,阐述了中华民族艰苦创业、穷究天地、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融会贯通的探索精神,正如伏羲道启鸿蒙、一画开天的奋斗创举,展示出先民的卓越智慧,也是中华民族在道德规范与责任伦理方面的集中体现。</p><p> 天人合一的自然伦理。据《易传》记载,伏羲氏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受到启发,创造了八卦,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基本元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古人称伏羲画八卦是“通神明之德”,是天道的“滥觞”。八卦的每一个卦象都代表了宇宙中的一个基本力量或原则。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宇宙万物运行和变化的基础元素。</p><p> 和谐共处的社会伦理。伏羲“以龙纪官”,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龙的精神可概括为:福生、谐天、奋进,简洁凝练、寓意深邃,阐述了中国人众多的美德追求。他带领部落一路狩猎、游牧,迁移至淮阳。其间不断融入各个不同流域的小部落,进而形成了最早的“龙文化”图腾和中华文明。</p><p> 除了“以龙纪官”明确社会分工,伏羲还“兴礼乐”,对先民进行伦理教化。据记载,“伏羲作瑟二十五弦”。伏羲发明了音乐及弦琴,通过礼乐建立伦理秩序,增强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共同体的凝聚力和稳定性。</p><p> 血脉延续的家庭伦理。伏羲时代的部族融合,通过“正姓氏,制嫁娶”等措施,促进了不同部族间的通婚和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华民族血脉、道德伦理的基础,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通过制定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婚,以鹿皮为聘礼,防止乱婚和同姓结婚,使中华姓氏、华夏血脉自此起源,延续至今。</p><p> 中华民族是由无数家庭凝聚而成的独特文明,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家庭道德到社会道德,再到政治道德,呈现出一种层次分明的构建,体现了由内而外的道德修养,强调了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道德责任。</p><p> 伏羲文化影响下的后世道德理念</p><p> 后世把伏羲的传说,连同他的诸多发明,都融入了文化主流,形成后世遵循的道德伦理规范的一部分。</p><p> 和谐文化的“道德”建设。伏羲重要的文化贡献之一是“始作八卦”,奠定了《周易》的基础,而《周易》历来被奉为六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柱,其哲学思想——阴阳之道、变易之道、天人之道,是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p><p> 先秦时期,伏羲文化中的阴阳和谐、天人合一思想对儒家、道家等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孔子提倡的“仁”与“礼”, 便受到了伏羲文化中和谐理念的启发。孔孟思想又进一步完善了处于社会秩序中的宗法伦理规范,设定每个角色明确的定位和道德义务。同样发源于周口这片文化沃土的还有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作《道德经》,其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和谐。</p><p> 修身齐家的儒家道德。伏羲观察天地间的自然现象,创立了八卦,以此来象征自然界的八大元素及其变化规律,形成了《易经》的核心内容。春秋末期,孔子及其弟子对《易经》进行了整理和阐释,撰写了《易传》,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 等十篇解释性文献。在儒家思想中,诚信是个人品德的基石,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历代儒家认为,和谐的社会关系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基础。如《大学》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从个人修养到家庭和睦,再到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的递进关系。</p><p> 多元一统民族的道德滥觞。伏羲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源头,也是推动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多元一统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同时,它也不断吸纳新的内容,适应时代变迁,保持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p><p> 随着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逐步分化,社会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由伏羲构建的文明体系进一步规划了早期的道德理念。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纷纷兴起,他们对道德伦理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理论构建,提出了诸如仁爱、兼爱、无为而治、法治等一系列重要概念。其核心价值理念通过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形成的典籍和思想传承,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伏羲文化中的非遗民俗与道德理念</p><p> 伏羲的创新、创业和创史精神,通过数千年风俗习惯,逐渐沉淀成为本土文化精神,塑造了地方民风,形成了坚韧不拔、勤奋创业的道德理念。特别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风格。</p><p> 寻根溯源的太昊伏羲祭典。2006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就有“太昊伏羲祭典”。这种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祭祖仪式绵延不绝,成为周口市规模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自发性现象。</p><p> 伏羲文化中的道德修养,如诚信、仁爱、智慧等,也在伏羲大典和祭祖仪式中得到体现,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p><p> 原始巫舞担经挑。周口一带流行的民俗——担经挑,2011年12月19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担经挑不仅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 更是民间信仰和道德规范的传递方式。它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达了对伏羲、女娲的敬仰和对生命起源的颂扬,其表演形式集祭祖、娱神、求子、健身、劝善为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p><p> 被称为“活化石、真图腾”的泥泥狗。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列入了被誉为“活化石、真图腾”的淮阳泥泥狗。狗作为人类最早驯服的物种,也是人们狩猎活动中战胜自然的帮手,因此,“泥泥狗”的问世应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关。“泥泥狗”亦名“陵狗”,意为为人祖伏羲守陵看墓的狗。</p><p> 伏羲文化与道德理念传承关系对现代社会的启示</p><p> 如何在新时代对伏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几点可作为参考方向。</p><p> 文化根源的深入挖掘。伏羲文化的研究让我们能够追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道德理念的起源,对于构建一个全面且连贯的文化认同体系至关重要。</p><p> 道德理念的现代诠释。伏羲文化所蕴含的道德理念,例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道德导向。</p><p> 社会和谐的文化驱动。伏羲文化中的道德理念与社会和谐的理念紧密相连,在当今社会面临多元化挑战的背景下,对于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p><p> 文化自信的培育强化。深入探索伏羲文化,能够增强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p><p> 和合统一的相融相生。在全球化浪潮中,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重要。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其研究不仅能够促进与其他文化的对话,还能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p><p> 现代治理的历史智慧。伏羲文化中的治理智慧,特别是对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深刻洞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智慧。</p><p> 创新精神的激发培养。伏羲作为中华民族的创造象征,能够激发现代社会的创新意识,促进科技和文化的繁荣发展。</p><p> 由伏羲文化引领的道德理念在周口的当代实践</p><p> 当前,周口正在通过对伏羲、女娲、老子等的角色塑造、故事孵化、价值共鸣,有效输出文化品牌,形成一片文以化人、日新其德的道德沃土,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 全覆盖、全过程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出独具特色、群众喜欢、可复制推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路径。</p><p> 道德名城,好人之城建设。凡人善举,数千年文化涵养铸就道德名城。层出不穷的周口好人、道德使者,是“道德名城、魅力周口”的重要源泉、主要特征、社会根基,形成了数量多、覆盖广、影响大、带动强的“周口英模群体”,不断有感动中国的“周口好人”入选“中国好人榜”。</p><p> 道德典范人物的频繁出现,使周口市在道德建设领域的成绩斐然,全省道德模范人数位居前列,进一步巩固了“好人之城”“道德名城”的城市新形象,培育了全社会学习模范、尊崇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风尚。</p><p> 道德名城,书香周口建设。周口市的道德建设成就,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体现在守正创新的文化活动和城市的整体建设上。如依托“中国文学之乡”“周口作家群”等金字招牌的影响力,高规格组建周口作家文化宣讲队伍,邀请国内著名作家,长年开展“知名作家周口高校行”活动等。遍布城市街头的500 多个“道德书屋”,以清新雅致的环境和浓郁的书香气息,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引领着社会的新风尚。</p><p> 通过道德建设,周口市正在将伏羲文化这一文化优势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现代化周口建设提供了稳固支撑。</p>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