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抽水蓄能项目:打造张掖“超级充电宝”</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甘肃工人报&nbsp&nbsp2024-05-08</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410/24/16cb9757ac3847e192a694c0fbd16ad3/2.jpg' alt='' class='page-img'/></div><p>□ 本报记者 闫雪瑞</p><p>4月28日,从张掖市区向西南出发28公里,记者来到位于祁连山北麓、黑河出山口左岸的张掖盘道山,一座依山势而建的“超级充电宝”正加速掘进。</p><p> 总投资95.7亿元、装机容量达140万千瓦的张掖抽水蓄能电站,就是这个“超级充电宝”。它在山的“头顶”和“脚下”各建一个水库,用电富余时把水抽到上水库,存电;用电紧张时再把水放到下水库,发电。</p><p> “靠这一存一放,实现了电网负荷低谷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负荷高峰期的高价值电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专业师樊学文说。</p><p> 当天气温3℃,戈壁滩上寒风瑟瑟,在平均海拔1500米的山脚下,两眼巨大的隧洞已经成型,隧洞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隧洞外,焊花飞溅,建设者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p><p> 虽然还看不到建设后的模样,但从项目图纸可以看到:上水库是一个五边形,下水库则位于山脚下的戈壁滩上。从上水库到下水库,一排排彩色旗子标注着输水系统的中轴线和开口线,中国水电四局—华水公司联合体张掖抽蓄C2标项目部安全总监葛涛指着彩旗的方向告诉记者,“项目建筑物主要包括上水库、下水库、地下厂房和开关站等,目前,我们共有140多名建设者正在主厂房和上水库两个主体工程面进行施工,1.2公里的通风兼安全洞已开挖完成,进厂交通洞已开挖843米,完成43%,施工供电、供水、道路工程将陆续在今年下半年完成。”</p><p> “张掖盘道山抽水蓄电项目是甘肃在建该类项目中进度最快的一家,计划2025年12月启动机组埋件安装和厂房混凝土浇筑,2028年4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29年1月全部机组投产运行。”樊学文介绍道。</p><p> 当前,甘肃新能源产业正迎来国家战略同自身优势历史性交汇的“又一个春天”,位于黄河流域上游的甘肃,发展抽水蓄能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p><p> “抽水蓄能作为成熟的储能技术,具有超大容量、安全可靠、调节灵活、绿色清洁、系统友好等优势,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调峰、调相、调频、紧急事故备用等作用,是适应新能源跃升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未来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的调节器和稳定器。”项目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杨超越告诉记者。</p><p> 据悉,张掖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产生税收收入约1.6亿元,带动地方就业每年约225人,每年可为甘肃电网提供清洁能源16.37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85.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7.6万吨、二氧化硫约9592吨、一氧化碳约225吨、二氧化氮约9900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持续投入资金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恢复绿色生态,建成后,将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美丽风光,形成与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巴尔斯圣山等旅游景点的有机衔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形成集现代工程、高山草甸、丹霞地貌于一体的水利风景区。</p>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