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
<div style='font-size: 16px!important;line-height: 28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color: #777!important;'>东莞宣布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项目</div><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汇聚各地“东莞记忆”薪火 提升城市全球美誉度</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东莞日报&nbsp&nbsp记者 沈汉炎&nbsp&nbsp2024-06-09</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406/09/a31b7c034b6d4b85b74a2fb3337f264e/2.jpg' alt='' class='page-img'/></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center!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img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406/09/a31b7c034b6d4b85b74a2fb3337f264e/A02/15058507_sm1_1717851042362_s.jpg'style='display: block!important;margin: auto!important;max-width: 100%!important;'/> ■6月8日,“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系列活动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藏品捐赠活动举行 本报记者 李梦颖 摄<img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406/09/a31b7c034b6d4b85b74a2fb3337f264e/A02/15058986_sm1_1717854023632_s.jpg'style='display: block!important;margin: auto!important;max-width: 100%!important;'/> ■李汉仪家属捐赠《反弹琵琶》雕塑作品 本报记者 李梦颖 摄</div><p> </p><p> </p><p> 本报讯 6月8日上午,东莞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项目,寻找东莞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历史记忆,文物藏品日后将被收藏到正在建设的东莞博物馆新馆,以传承莞邑文脉,弘扬中华文明。“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藏品捐赠活动同时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晓棠,市政协副主席梁佳沂等出席了藏品捐赠仪式,并为10位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p><p> 本次项目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统筹部署、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东莞市博物馆为主体,发动东莞博物馆联盟开展。项目将延续至2026年10月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开馆,并分为预热、启动、推进和成果展示四个阶段,邀请全社会参与,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东莞记忆汇聚到东莞市博物馆,并以此为契机,在全球广泛宣传东莞,讲好东莞故事。</p><p> 6月8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东莞市博物馆新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主持建筑设计,是东莞市文化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公共文化项目、“文化强市”十大文体设施之一。本次活动的举行旨在彰显“立足东莞、辐射岭南、面向世界”的新馆建设规划目标,深入挖掘东莞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城市记忆,进一步提升东莞的全球知晓度和美誉度。</p><p> </p><p> </p><p> 延伸阅读</p><p> 一、征集内容</p><p> 市博物馆在摸清馆藏家底的情况下梳理而出四个全球化进程中的东莞记忆、莞籍华人华侨系列藏品、莞籍名人名家系列藏品、深耕东莞地方历史系列藏品四个征集方向。具体有以下内容:</p><p> 一是古代、近现代反映东莞历史文化相关的实物和资料,包括历史档案、音频、视频、口述史等,为新馆基本陈列提供丰富的实物支撑。</p><p> 二是东莞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形成的与东莞历史文化记忆相关的实物和资料。</p><p> 三是反映东莞海外贸易以及东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相关实物和资料。</p><p> 四是反映莞籍华人华侨与东莞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文化教育发展、艺术成就等方面的实物和资料。</p><p> 五是莞籍名人名家的档案、著作、日记、手稿信札、艺术作品、生活用具以及口述史等,为建设东莞名人文化中心奠定藏品基础。</p><p> 六是反映东莞民俗风情,以及东莞特色物产的实物和资料,为展览讲好东莞故事提供实物支撑。</p><p> 征集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街道新芬路36号东莞市博物馆</p><p> 联系人:杨老师 叶老师</p><p> 联系电话:0769-22119770;0769-22119732</p><p> 征集邮箱:gbcpzy@163.com</p><p> 二、藏品用途</p><p>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作为历史及艺术类综合性城市博物馆,正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努力建成地域特色鲜明、运行机制灵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博物馆,文化强市标志性文化设施。新馆展陈体系紧紧围绕此定位进行构建,拟推出基本陈列1个,全面清晰展现东莞历史文脉;专题展览2个,呈现艺术之美与人文精神;临时展览2个,构建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平台;数字展览1个,丰富展览互动体验空间;儿童展览1个,寓教于乐的学习空间。</p><p> 本次项目征集的藏品,将为新馆展陈体系提供实物支撑,主要从修复保护、系统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进行使用。一是照藏品征集和藏品管理相关办法,办理藏品征集和入藏手续,建立藏品征集档案和藏品档案,同时妥善保管,要做好整理、修复保护工作,最大化地延长其寿命;二是将系统开展征集藏品的研究工作,深化基础研究,按照“全球化进程中的东莞记忆专题”“莞籍名人名家专题”“华人华侨专题”“东莞地方历史专题”四个系列,深挖重点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等,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提炼展示东莞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系统阐释其时代新义与当代价值;三是依托研究成果,将藏品用于新馆展陈,讲好东莞故事,发挥藏品的社会文化效益,同时,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宣传内容,为宣传提供内容支撑;四是用于宣传教育,通过制作微纪录片、专题专版和设计文创产品等形式,包括策划“一物一故事——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微纪录片”“遇见名家——东莞名人文化资源展示”、数据报道“数读”东莞市博物馆的征集工作和大事件、设计创意日历海报聚焦藏品之美,以及对部分突出藏品进行跟踪报道等方式,围绕重点藏品及征集故事,尤其聚焦莞籍华人华侨、名人名家等系列故事传播推广,用双语字幕,向海内外发布,集中展示“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成果和传播东莞市博物馆“共建、共有、共享”的理念。</p><p> </p><p> </p><p> 现场特写</p><p> 莞籍雕塑家李汉仪作品现场捐赠</p><p> 当天上午,在“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新闻发布会后,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东莞市博物馆在新馆建设项目部举行“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系列活动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藏品捐赠活动。</p><p> 在活动现场,市文广旅体局局长宁康作为代表,接受李汉仪家属代表李晖女士、新风格美术馆钟建均先生的捐赠,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与两名捐赠者代表签订捐赠协议。此次捐赠为莞籍著名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汉仪的雕塑作品,包括由李汉仪家属捐赠的《反弹琵琶》,以及新风格美术馆捐赠的《仿唐菩萨》等6件作品。同时,李汉仪家属授权东莞市博物馆翻刻并永久收藏李汉仪的《烽火年代》《旗峰四英雄》东莞历史人文主题雕塑。</p><p> 李汉仪,1932年生,东莞莞城人,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副主任,雕塑艺术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雕塑代表作有《烽火年代》《珠江岸边》《孔子和他的弟子》《周总理在葵乡》等。李汉仪多年来桑梓深情,为家乡东莞创作了大量的雕塑作品,如《山河颂》《故乡颂》系列等。</p><p> 除了李汉仪雕塑作品外,今年东莞市博物馆接受的首批捐赠是来自澳门同胞黎鸿健的一批与东莞近代爆竹业相关的藏品、棠美术馆捐赠22件清代外销瓷。这代表着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公开征集藏品的号角已吹响并得到广泛响应。</p><p> 为表达对捐赠者的诚挚谢意,武一婷、杨晓棠、梁佳沂向李汉仪家属李晖女士、新风格美术馆钟建均先生、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由戴泉源先生代领)、棠美术馆副馆长刘锦世、青年收藏家张浩鑫,以及陈裕达、余伟求、余仕宁、刘辉等捐赠者代表颁发捐赠证书。</p><p> 微型图片展回顾藏品捐赠中的“东莞记忆”</p><p> 在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部举办了“凝珠成露——博物馆里的东莞记忆”微型图片展,讲述东莞市博物馆的藏品家底、藏品捐赠故事以及对藏品保护、研究和利用的历程。</p><p> 东莞市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一直受惠于社会各界的支持,捐赠者身份各异,遍布海内外。包括容庚等文化艺术界的名家及后人,也有普通百姓;有本土的市民,有外省的爱心人士和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人士,有些捐赠者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其中,蒋光鼐先生亲属连续三次向东莞市博物馆捐赠累计136件(套)计173件藏品,既有蒋光鼐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有蒋光鼐先生的收藏品,包括其收藏的徐悲鸿、黎冰鸿、何香凝等名家之作。</p><p> 目前,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藏品征集工作将紧紧围绕新馆建设开展,加大征集、保护和利用的力度,让丰富的征集成果更加立体地“活”起来,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岭南故事和东莞故事的力量源泉。接下来, 东莞市博物馆将坚实推进“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项目,努力扩充馆藏数量,提升馆藏质量,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市博物馆新馆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支撑。</p>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