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从汤王台看姓氏文化产业振兴之道</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商丘日报云阅读  □林文献  2025-11-28</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11/28/aaf66e2f77d64c019f1a0d677c330698/5.jpg' alt='' class='page-img'/></div><p> 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与硬支撑。在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上,商丘作为商朝古都、先商故地,拥有着无可替代的文化地位。其中,以汤王仁德为精神内核,以子姓起源为血脉渊源的姓氏文化,更是商丘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如何让这份沉睡于典籍、尘封于古迹的厚重历史“破土而出”,转化为驱动当代发展的强劲动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植根汤王台沃土,通过文旅融合与产业创新,走出一条商丘姓氏文化产业的振兴之路。</p><p> 一、审视现状:文化明珠的“深闺”之憾与时代机遇</p><p> 汤王台位于睢阳区坞墙镇,是一座为纪念商汤所建的高台建筑群。对于外地游客而言,它尚属“养在深闺人未识”;对于本地市民,其文化内涵也未能充分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日常体验。这份遗憾,恰恰揭示了我们的发展短板:文化资源尚未有效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消费动能。</p><p> 当前,国潮兴起,文旅深度融合,全民寻根热情高涨,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破局的关键,在于彻底摒弃“圈地保文物”的旧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好“活化利用、创新表达”的文旅融合之路,让汤王台从一处静态的建筑群,转变为一个有灵魂、有故事、有体验、有温度的活态文化空间。特别是2025年11月8日商丘姓氏文化产业论坛在汤王台的成功举办,为汤王台走好文旅融合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能。</p><p> 二、构建双轴:以仁德为魂,打造时空交融的文化体验场</p><p> 振兴汤王台,核心在于为其注入活的灵魂与可持续的运营模式。笔者认为,应以汤王仁德精神为统领,构建时间与空间两大轴线,形成立体化的文化体验架构。</p><p> (一)时间轴:循二十四节气之脉,活化农耕文明体验。</p><p> 2025年10月16日,我市召开商丘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座谈会。会议凝聚了一个关键共识:商丘是二十四节气重要发源地与传承创新地。</p><p> 4500年前,阏伯在阏伯台观星定大火历,帝喾在此划分四时节令,为二十四节气奠定基石。商丘是农业大市,其文明起源与农耕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与汤王时代一脉相承。我们可以借此盘活自然时空,让汤王台四季有景、月月有节。打造节气农耕体验园:按节气轮作,复原古代农事场景,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游客在劳动中直观感受“汤王时代”的农耕文明。办好节气主题节庆:设计贯穿全年的品牌活动,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形成持续吸引力。</p><p> (二)空间轴:聚姓氏文化之情,构筑全球华人的精神原乡。商丘是子姓发源地,是殷商后裔乃至衍生出的宋、孔、林、萧等百余姓氏的根脉所系。这是商丘最独特、最具情感凝聚力的文化资源。一是建设中华姓氏文化廊与寻根谒祖园:用雕塑、壁画、数字科技等手段,清晰展示从子姓开枝散叶的“姓氏树”;设立商汤圣像,规划百家姓林,鼓励海内外宗亲认养树木、悬挂祈福牌,将抽象的“根”转化为具象的“林”。二是构建严谨的文献支撑体系:组织力量编纂《商丘姓氏源流志》,系统梳理各姓氏的世系源流、迁徙历史、名人事迹、家训文化,为寻根活动提供坚实的学术依据,让“百家姓林”不仅有形,更有魂。三是打造“沉浸式寻根体验馆”:充分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一键寻根查源流、一秒穿越回商宋,让厚重的历史从文字变为可感、可互动的生动画面。</p><p> 三、产业转化:以效益反哺保护,实现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p><p> 文化传承不能仅靠情怀,必须形成可持续的产业闭环,让文化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方能行稳致远。</p><p> 一是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体系,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消费商品。开发节气时令美食礼盒、节气主题茶具;定制姓氏家训卷轴、姓氏源流纪念册等,让游客能把商丘的记忆带回家。二是构建“文化+民宿+研学”产业模式,打造“姓氏家风主题民宿”和“节气养生小院”,提供深度文化住宿体验。将汤王台及其周边打造成国家级研学基地。三是营造全域沉浸式文化氛围,将汤王、姓氏、节气等核心文化元素,系统性融入商丘的城市街道、公园广场、公交系统乃至校园教育中。让整座城市成为一个宏大的、没有围墙的“商文化博物馆”,使每一位到访者从踏入商丘那一刻起,便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p><p> 四、凝聚合力:共绘汤王台振兴的壮丽画卷</p><p> 汤王台是商丘乃至河南的“超级文化IP”。仁德是其灵魂,姓氏是其血脉,节气是其韵律。让这三者血肉相连、焕发生机,非一日之功,亦非一己之力可成。</p><p> 它需要文旅部门高瞻远瞩,做好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需要文化研究会、姓氏宗亲会贡献智慧与资源;需要市场主体大胆创新,投入开发与运营;更需要全体商丘人民的共同参与、宣传与呵护。</p><p> 总之,根深方能叶茂,源远故而流长。汤王台这片沃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老基因,也孕育着商丘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让我们携手同心,以创意唤醒沉睡的历史,以产业传承不朽的文脉,用我们的智慧与汗水,共同将汤王台打造成寻根圣地和文化乐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