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人工智能+”撬动来宾百亿级纸业集群</div><div style='font-size: 16px!important;line-height: 28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 本报记者 陈 霞</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来宾日报&nbsp&nbsp2025-11-24</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11/24/4278fd75ddab4f70b4b15fb29577a422/1.jpg' alt='' class='page-img'/></div><p> 在来宾市三江口新区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超200亿元的广西仙鹤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有序忙碌着;生产线上,纸浆、抄造、分切、包装、入库,全程自动化作业,智能机械灵活穿梭,将一卷卷纸包装好运送入库。</p><p> 日前,“探寻产业数智赋能 共话高质量发展——2025年境外媒体来宾行”采访团走进该公司,见证以林木资源为原料的特种纸如何实现价值跃升。从面膜纸、家具装饰用纸,到飞机、高铁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基材,“一张纸”在这里被赋予了无限可能。</p><p> 近年来,来宾发挥林木、蔗渣、竹林等原材料资源优势,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传统造纸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p><p> “我们瞄准的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种纸领域。”该公司副总经理江理勇举例说,“比如电解电容器纸,作为电容器的关键绝缘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设备领域需求旺盛。”据介绍,普通文化用纸每吨售价约5000元,而高性能电解电容器纸每吨可达数十万元。</p><p> 该公司构建了从原料到终端的全链条智能生态。“核心环节采用智能质量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并自动调节产品的水分、灰分等指标,生产线智能化程度达100%。”江理勇表示,“这不仅极大减少了人为误差,更有效提升了工艺稳定性。”目前,企业正依托丰富的资源与政策优势,积极布局海外市场,计划拓展东南亚业务。</p><p> 同样的智能化变革在广西绿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步上演。该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甘蔗、竹木等资源转化为可降解环保餐具,产品远销欧美市场。</p><p> 走进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高速运转,蔗渣浆通过“全自动纸浆模塑成型+智能仓储系统”被加工成可降解环保餐具。</p><p> 该公司副总经理郑培丰介绍:“从原料到成品,智能化系统覆盖生产全流程,年产10万吨环保可降解植物纤维餐具制品,直供宜家、必胜客、星巴克等国内外品牌。今年1—8月,根据海外需求定制的比萨盒、餐盒等产品,出口额达1600多万元。”</p><p>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林木、蔗渣、竹林等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仙鹤新材料、绿联生物等龙头企业,着力打造“蔗渣—制浆—纸浆模塑制品”综合循环利用产业链、“桉木—制浆—高端纸制品”与“桉木—制浆—复合纤维”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培育壮大高性能纸及纤维复合新材料产业集群。</p><p> 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造纸企业已达28家,形成涵盖纸浆、环保餐具、机制纸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数据显示,今年1—9月,该产业完成产值69.8亿元,同比增长55.8%,全年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元。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赋能,来宾书写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p>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