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班组“细胞”激活发展动能</div><div style='font-size: 16px!important;line-height: 28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兰州新区化工热电公司不断精进班组建设为企业发展添助力</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甘肃工人报  2025-11-12</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11/12/e05f86621f304bdba7103d33cf3b155d/2.jpg' alt='' class='page-img'/></div><p>□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小芳</p><p>“刚学的火力发电节能减排新技术,大家得趁热打铁巩固;眼下气温降得快,设备防冻保温更是半点不能松!”在兰州新区化工热电公司生产运行部二值的交班会上,值长廖建苍一手拿着学习笔记,一手划着工作清单,把当日重点任务说得明明白白。</p><p>这样的场景,是廖建苍带领班组成长的日常。领学新技术、手把手教操作、学习规章制度……靠着这套“精耕细作”的管理法,他的班组不仅多次拿下部门“红旗班组”,更成了公司班组建设的鲜活样本。</p><p>班组的活力,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源头活水”。2024年4月,兰州新区化工热电公司首次发布实施《标准化班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细则(修订)》,今年3月,经5次修订后再次发布实施,新的《细则》以生产管理、劳动管理、安全管理、创新攻关、精神文明等10大项为评价内容,每项内容都细化出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与考核路径。这套“施工图”不仅给班组建设划清了“标尺”,更打破了以往的惯性思维,让廖建苍这样的班组长有了明确方向,也让年轻职工有了成长的“坐标系”,真正让基层建设从“被动执行”变成了“主动向前”。</p><p>“党建+”则是廖建苍班组管理法贯穿始终的核心。自公司提出要将“党建+生产”“党建+攻坚”“党建+培训”等品牌融入班组管理后,廖建苍首次“试水”便感受到了实效,不仅能让班组建设有抓手,成效也更易显现。例如支部围绕生产瓶颈、项目难点,组建“党员攻坚队”,引导班组党员亮身份、扛重担。此前一次技术改造中,党员带头钻研,推进汽轮机轴封漏气改造等8项技改项目,目前完成率达82%,累计节约成本335万余元。今年,外网运行班组承接实施兰州新区两项重点民生工程,党员骨干全程驻扎一线,通过反复调研优化设计、修改施工方案、推动材料利用,直接降低项目成本224.89万元,尽显班组先锋本色。</p><p>在廖建苍的班组里,“因材施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他根据新老职工的技能掌握程度,逐一结对编组形成师徒对子,“师带徒”的季度培训计划表、每次培训记录等都登记详尽规范,师父的每一次“倾囊相授”,徒弟的每一点进步都有迹可循,青年职工的成长轨迹就这样被认真记录下来。</p><p>“现在我不仅是师父,我的徒弟杨起也成长为值班长了,杨起的徒弟也即将成长为主控。”谈起班组的“师带徒”氛围,廖建苍脸上满是成就感,“看着孩子们在耐心教导下能独当一面,维护好各项设备的安全运行,心里就多了份踏实的底气。”</p><p>廖建苍的话很朴实,却也道出了班组建设的核心目的——无数基层“细胞”的“活”,才能撑起企业前行的“稳”。</p><p>“师带徒”不光传技术,更渗透到每次学习培训中。据介绍,截至2024年,公司通过“师带徒”等方式共开展培训158次,累计覆盖1807人次,参训合格达标率超97.3%,既强化了班组人员的技术能力,更筑牢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为红色班组建设储备过硬人才。</p><p>从顶层设计的“标尺”定方向,到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强动力,再到师徒结对的“薪火相传”育人才,兰州新区化工热电公司正在用实践证明,每一项班组建设的扎实举措,都在为企业筑牢安全防线、注入创新活力、夯实人才根基。正是这一个个充满战斗力的基层“细胞”协同发力,才让企业有底气扛起区域能源供应的重任,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稳健前行。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班组强则根基稳,班组活则全局兴——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握住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密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