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荒漠边的“暖心驿站”</div><div style='font-size: 16px!important;line-height: 28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敦煌市总用一个个“司机之家”串联起对“车轮上的劳动者”的深情关怀</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甘肃工人报&nbsp&nbsp2025-09-18</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09/18/571c2475571940829958eb9843e6ff71/2.jpg' alt='' class='page-img'/></div><p>9月的清晨,215国道旁的甘肃顺飞达物流园弥漫着牛肉面的香气。来自宁夏的货车司机马建国捧着热气腾腾的面碗,感慨道:“跑了20年长途,第一次在路途上有了‘家’的感觉。”这一幕温暖场景,正是敦煌市总工会以“家文化”重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体系的生动缩影。</p><p>近年来,敦煌市总工会聚焦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班线车司机等“车轮上的劳动者”群体困境,精准施策打造“五心级”服务体系,让奔波在丝路之上的劳动者们,真切感受到“娘家人”的暖心关怀。</p><p>货运司机之家:国道旁的“暖心驿站”</p><p>“以前跑长途,啃冷馒头、喝矿泉水是常态,现在随时能吃上热乎饭。”甘肃货车司机张建军一边用微波炉加热自带的馒头,一边指着物流园内“货运司机之家”的标牌笑着说。针对长途货运司机“吃饭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痛点,敦煌市总工会将服务触角延伸至运输动脉核心区,在215国道货运车辆密集的顺飞达物流园,建成了功能齐全的“货运司机之家”。</p><p>走进驿站,沙发、空调、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微波炉、饮水机随时供能,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图书报刊,专门设置的“司机公寓”为长途奔波的司机提供舒适休憩空间。除此之外,驿站还免费提供洗漱、充电、洗车、加水等服务,全方位解决了货车司机“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水、无处歇脚”的难题。自投入使用以来,这里日均服务司机50余人次,成为215国道上千名货运司机口中的“温馨驿站”,切实改变了他们的路途生存状态。</p><p>出租车司机之家:城区里的“舒心港湾”</p><p>“工作十几个小时,终于有个能放松的地方了。”出租车司机李师傅躺在按摩椅上,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针对出租车司机“工作时间长、缺乏固定休息场所”的困境,敦煌市总工会在市区交通便利处打造“出租车司机之家”,划分休息区、教育培训区、业务办理区、便民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域,为的姐的哥们撑起“舒心伞”。</p><p>休息区内,沙发、按摩椅缓解着长时间驾驶带来的疲惫;便民服务区里,微波炉、饮水机解决了“喝水难、热饭难”问题,充电桩则为新能源出租车提供及时补给;教育培训区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助力司机提升服务水平;业务办理区受理代办车辆相关业务,让司机们免去奔波之苦。细致入微的服务,让出租车司机们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与幸福感。</p><p>“工会上周的急救培训真管用!昨天有位乘客低血糖,我用学的知识及时处理了。”新能源车司机张姐边充电边和刚进来的同事说,两人会心一笑,窗外的晨光恰好洒在司机之家墙上的标语——这里停靠的不仅是车辆,更是漂泊的心。</p><p>班线车司机之家:社区旁的“贴心据点”</p><p>“以前等客时只能在车里干坐着,现在不仅能休息,还能学政策、聊心得。”班线车司机王师傅指着古城社区旁的“班线车司机之家”说。针对班线车司机“等待时间长、休息保障低”的问题,敦煌市总工会创新服务模式,联合铁堪公司在车辆停靠集中的古城社区共建“班线车司机之家”,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活动场所。</p><p>“在这里,司机们不仅能解决饮水休息、取暖纳凉、车辆充电等基础需求,驿站设立的专项便民服务点还提供政策宣传、就业信息、权益维护、社保政策咨询等贴心服务。”敦煌市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从阅读学习、休闲娱乐,到政策解读、心理辅导,再到司机间的交流互动,多样化服务覆盖了班线车司机的多元需求。如今,这里日均服务司机30余人次,让奔波在路上的班线车司机们,随时能找到“家”的温暖,以更坚定的信念投入工作。</p><p>景区休息室:荒漠边的“温馨小站”</p><p>在远离城区的玉门关遗址景区、雅丹景区停车场,一抹“工会红”格外醒目。为改善大巴车、网约车司机及户外劳动者的休憩条件,敦煌市总工会联合大景区管委会,在这里打造了“工会劳动者驿站”和“司机导游休息室”,打通服务户外劳动者的“最后一公里”。</p><p>休息室虽小,功能却十分齐全:空调调节着适宜的温度,休息座椅供人放松,书报刊架丰富精神生活,充电器、饮水机、便民箱解决各类应急需求。从此,在荒漠景区工作的司机、导游及户外劳动者,告别了“风吹日晒、无处落脚”的窘境。这些分布在丝路景区的“小站”,不仅提升了景区服务品质,更给户外劳动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p><p>从215国道的货运驿站,到城区里的出租港湾,从社区旁的班线据点,到荒漠边的景区小站,敦煌市总工会以“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精准理念,用一个个“司机之家”串联起对“车轮上的劳动者”的深情关怀。这不仅改善了广大司机的工作休息环境,更让他们在奔波途中找到了归属感与幸福感,为丝绸之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温暖力量。 </p><p> (敦煌市总工会供稿)</p>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