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注重人口发展 积极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宜宾日报&nbsp&nbsp2025-05-02</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05/01/907c1494b18b46618ac5793bffb6e09b/3.jpg' alt='' class='page-img'/></div><p> □黄亚盼</p><p> 人口发展乃“国之大者”,事关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随着宜宾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优化调整生育政策,全力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p><p> 一、科学精准施策,提供生育支持</p><p> 加大生育财政支持力度。有效结合当前生育现状和财政状况,借鉴其他市关于支持二孩、三孩政策的配套措施,适时出台现金补贴政策,缓解家庭养育成本。同时,加强对贫困、残疾等特殊家庭补贴力度,保障其孕期、分娩、养育时期的正常生活水平。</p><p> 保障妇女儿童健康。要全面落实婚检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育龄妇女进行孕期监测,按时提醒孕妇进行产检。要积极推行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为孕产妇、0—6岁儿童等人群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全面实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对7岁以下儿童实施保健管理,充分保障孕妇和儿童身心健康。</p><p> 保障妇女就业权益。要积极制定完善生育妇女就业扶持政策,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远程工作、弹性工作时间等模式,为生育女性开拓更多“妈妈岗”,并做好就业兜底、公益性岗位安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生育女性稳岗就业。将生育女性优先纳入创业培训补贴范围,强化技能培训,支持生育女性创新创业。</p><p> 二、发展普惠教育,科学配置资源</p><p> 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幼儿托育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单独或联合举办托儿所、幼儿园,实行“政企”合作,采取公办民营、公建民营形式,建立综合性托育服务中心,有效解决0—3岁看护问题。学前教育方面,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注重补齐“幼有所育”,发展普惠性幼儿园,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方面,继续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支持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和社会实践项目,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p><p> 大力发展信息化教育。进一步改善教育滞后学校的教学设备和信息化设施,充分利用AI、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如远程教育)等现代技术,建立教育资源开放平台,推动教育水平落后地区和中心城区共享名师名课,尽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p><p> 着力提升乡镇教学质量。逐步改善农村地区教师的食宿、待遇、晋升等条件,注重乡村教师的心理、精神需求,做好人文关怀,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扎根基层。推广实行城乡教师互派制度,多组织乡村教师参加教学培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p><p> 三、营造文化氛围,激发生育动力</p><p> 加强社会宣传倡导。对网络上有关生育话题实行舆情监测,对不良信息、谣言及时引导和辟谣,减少生育焦虑。同时,利用网络短视频、坝坝会、“送文化下乡”等多渠道,采取制作短视频、专家座谈会、文艺作品等方式正面宣传生育话题,对生育政策进行专业、权威宣传,让育龄群体对生育孩子安心、放心。</p><p> 建设儿童友好社会。要广泛开展儿童关爱服务,创建安全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大力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同时,积极完善儿童公共设施。在超市、商场、客运站等均设立母婴室、第三厕所,解决幼儿外出换尿布、喂养等问题。要发展儿童福利事业,保障困境儿童合法权益,共同营造爱护儿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友好社会。</p><p> (作者单位:中共筠连县委党校)</p>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